假肢与矫形器的现状
国际上辅助器具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源于妇女服用一种化学药名为“酞胺哌啶酮”的药物,又名“反应停”而导致胎儿畸形,这些畸形婴儿没有臂和腿,手和脚直接长在躯干上,样子像海豹,故称为“海豹肢畸形”。而随后的人口老龄化也是促使人们对辅助器具重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各国辅助器具的发展历史,康复辅具的研究开发均从假肢、辅助固定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研究和生产开始,我国也不例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领域制定和发布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辅助器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过程。如开发了盲用智能阅读器、低视力电子助视器与无障碍汽车升降椅和特殊人群综合监护系统、智力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综合听力评估系统等辅助器具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辅具肢体矫形器发展仍较缓慢,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一些重要的品种(如矫形器)缺口很大。